如何能管理使用好這些新型機械設備,使設備更好的發揮作用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。為不影響生產,以往新設備進礦都會組織操作工觀摩、看圖紙、突擊培訓,刮起一陣“培訓風”。操作工對設備性能了解皮毛后,領導層就要求盲目投入使用,剛入井使用的設備出現故障甚至小故障,職工又將設備運往井上檢查、維修。職工不怕干就怕白干,久而久之職工牢騷多了,愛護設備的自覺性也大打折扣了,設備反復下井、升井的過程可以說真是勞民傷財,甚至給生產造成影響。這種突擊、皮毛式培訓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對在設備改裝、設計方面有突出貢獻的,及時向上級推薦參加“科技明星”、“科技標兵”等先進評選,同時在職工福利上給予傾斜,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操作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。三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,使設備作用得到有效發揮。設備操作堅持誰主管、誰負責,認真遵循“定崗、定人、定機”的三定原則,嚴格執行工作前、工作中和工作后檢查的“三檢”制度,確保機械設備正常運轉。每班堅持認真填寫設備運轉記錄,月底匯總分析出現故障原因。要以“崗位描述”為契機,操作工在操作機械設備時,做到五自問:啟動前問自己是否對其進行了檢查;運行中問自己是否嚴格執行了操作規程和進行了巡回檢查;查出隱患和發生故障問自己是否能排除,自己能否將故障解決,是否使設備“帶病”運行;設備停運后問自己是否對機械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查;當班工作結束問自己是否如實填寫了運轉記錄。只有這樣有針對性的加強機械設備管理,新設備才能更好的在安全生產中發揮作用,才能為企業增產、增效,推進企業健康發展。